文字遇

Breaking News

書房

我讀著世上最古老的書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By Unknown 0 Comments

狼煙四起的戰國年代;逃過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劫難,郭店楚簡(西元前300年)橫跨2000多年的時空今天和你我相遇,也讓歷史為它重新改寫。


第一篇「老子」絕智棄辯,民利百倍。很驚奇的是已經有標點符號!竹片上字跡清晰,內容大多是為先秦時期儒家與道家典籍,文字為大篆比秦簡早了約100年。

將楚簡字型應用於自書表現時,有種奇妙的現代感。

另外ㄧ提,在湖北大量出土的竹簡中,四號秦墓有兩片不起眼的隨葬小物。只是兩片在秦墓大量出土的木牘中跟其他古籍記錄著文化生活、法律等內容相比算是隨葬小物,習書最有趣的是在橫跨數千年的時空遊蕩。


全文:二月辛巳,黑夫、驚敢再拜問中,母毋恙也?黑夫、驚毋恙也。前日黑夫與驚別,今復會矣。黑夫寄益就書曰:遺黑夫錢,母操夏衣來。今書節(即)到,母視安陸絲布賤,可以為襌裙襦者,母必為之,令與錢偕來。其絲布貴,徒〔以〕錢來,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陽,攻反城久,傷未可智(知)也,願母遺黑夫用勿少。書到皆為報,報必言相家爵來未來,告黑夫其未來狀....


這也是世上最早的「家書」(西元前224年)。

內容是在秦楚大戰末期,戰地小兵寫給家裡的信:

「媽媽身體好嗎?部隊正在淮陽打仗,我很平安,

幫我寄些錢跟夏天的衣服,很急很急很急,不然

“即死矣”我就真的死定了~」


小兵家鄉是湖北安陸也是楚國發源地。那年,秦24年滅楚統一了六國,可想當時底層小兵處境。1975年在睡虎地秦墓四號出土的這封家書,這竹片繫著2200多年的親情直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要的也不過就是和家人ㄧ起,擁有簡單的幸福。


然而政治野心者;依然威脅著這世界的和平,戰火也從未曾停止過,即使再過2000年也不會消失,因爲戰爭也是人類用來維持和平的手段。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第二章隨葬器物,第一節簡牘概述,第二小節木牘)

Continue reading
Share:
Views:
作品側寫

無常

By Unknown 0 Comments

無常,這是為高雄馬路氣爆有感而寫的作品
黑夜裡突如其來的遍地鋒火,猶如電影戰爭片發生在人們日常最熟悉的路上,身處台北
看著電視螢幕,還是久久不能平息腦海裡人們的恐懼和無助的畫面,很心疼、很無助、
沒有人應該受到這般遭遇,憤怒加上無力感讓我覺得連呼吸都應該感恩。
3年後再看這幅作品,想起台南大年除夕前的大地震⋯⋯人生無常,更應珍愛當下分秒。

2014作品 無常 於日本蘭亭筆會參展

Continue reading
Share:
Views:
作品側寫

君子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By Unknown 0 Comments

孔子提倡的六藝;書法就是其中的ㄧ項。而他所說的:

「君子必需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我將它

用來當作自己書法學習和創作的修練準則。


「志於道」

道為真理,志則是心對於學問的追求,立志用心不斷學習

和領悟,來自於萬象的真理。愈是深入ㄧ門功課,愈能有

所啟發,即所謂「一道通萬藝」。


「據於德」

 高尚的人格與品德,有所為有所不為,初心為善,修「德」

 不修「得」。書法的收獲在於精神面,時時提醒自己,不

 計得失,只求精進無愧於心。


「依於仁」

對社會人文的關懷,無論任何形式的藝術都是在傳達對這

世界的愛而存在,而實質的意義則是「同理心」。


「游於藝」

不論任何ㄧ門藝術都能讓人陶冶性情,文學、詩歌、音樂

、繪畫....或者時尚、設計等等,以藝術滋養藝術。


用文字創作最難的在於「分寸」,指的是如果沒有書法的
筆法、墨法或者章法⋯⋯等修練,很容易就變成"塗鴉”。

創意的拿捏,就是看似"不合理"中依然有它"合理"的法度。

可能有點誇張卻不張狂。


寫字固然應好好寫,在寫字之外,其實漢字也可以在空間

裡營造出ㄧ種似靜亦動的奇妙氛圍。


作品自敘:

運用不同書體的筆風,同樣的筆韻,拆解成四組作品。


「文字意態」在這作品的變化雖然不大,試著融合行草篆

隸筆風,表達文句的意態。組合的邏輯則在於章法,讓四

組句子彼此相呼應,又能讓它有各自獨立的表情,文字的

姿態還要保留應有的辨識度。

書法師古之餘,也可以多添一分自己的想像去呈現,不斷

實驗,但也不用為了'變化'而變化,只是單純投射自己的感

受,很難卻很有趣。





Continue reading
Share:
Views:
書房

哲學家的愛-東坡的永恆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By Unknown 0 Comments

如果要對愛情下ㄧ個最簡短的注解、它就像是「ㄧ場天大的誤會」,誤會自己遇到ㄧ個「屬於你」的人。而自古「悲劇」往往成了最美的愛情,歡喜收場的我們稱它為「幸福」。

東方人談到愛情總是不像西方那樣直白,可能對愛的憧憬總是想像多過於經歷。



蘇軾年少18歲就娶了15歲妻子王弗,只有短短11年的夫妻緣份,或許是不曾說出口表達的愛,王弗過世之後,蘇軾為她在墓旁種下了三萬棵青松,化作他的愛和陪伴,儘管時歷千百年,參天古松依然伴著清風,像是他為王弗吹彈著的愛情古調。

十年後,一天夜裡夢見她⋯⋯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他把對愛妻的思念全寫進詩文裡了。

「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再娶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之、陪伴他最久,她陪著蘇軾歷經官海的風浪。共同生活的25年,在著名的「烏台詩案」和「黃州貶謫」陪著東坡歷經官海風浪最危惡經濟最艱難的時期,和蘇軾一起下田耕作。她去世時,葬禮極為隆重,蘇軾親自為她寫了祭文,「唯有同穴,尚蹈此言」。將她的靈柩停放在京西的寺院,10年之後,和她合葬一處,實現承諾。


       王閏之一個典型的傳統婦女。蘇軾「烏台詩案」被捕入獄,情急之下,擔心從詩文中找出蘇軾的罪狀,於是把蘇軾的詩稿燒掉,也成了千百年來蘇迷心中永難彌補的遺憾。  


       儘管如此,蘇軾在汝陰的時候,一天晚上,王潤之邀東坡朋友陪東坡解悶,見到眼前梅花盛開,皎潔的月色,王潤之便說了:「春月勝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慘,春月令人和悅。」蘇軾開心的說:「我真不知道你還會作詩。這句說得真像是詩家。」不會寫詩的王閏之不經意間卻說出了饒富詩情的話,東坡靈感乍現寫了一首

   《減字木蘭花》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  

       步轉迴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雲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  

       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第三任妾侍、王朝雲,蘇軾則視她為知己,陪伴蘇軾晚年,蘇軾最有影響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及《赤壁懷古》都是在朝雲精神支持與陪伴下所寫的。她也早先過世,蘇軾為紀念她建的六如亭題的楹聯所題「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那一年蘇軾60歲,自此後就一人鰥居,直到病逝。


我想;蘇軾藉著詩魂,深情傳頌橫越將近十個世紀,那片松林至今仍在四川眉山,彷彿像是蘇軾天荒地老的表白,也為「永恆」作了最美的詮釋。

Continue reading
Share:
Views:
關於我

自述

By Unknown 1 Comments

    初心
    總覺得能夠拿毛筆揮大字,應該會是件很酷的事。跟過去在職場講求團隊合作
    很不同,書法創作是「搞定自己就搞定ㄧ切」,很新鮮、很專業很有挑戰性。
    

    培養興趣如果是為了殺時間,熱度就不容易維持,在生活與志趣能維持平衡,
    沒有時空限制,書法是很棒的選擇。攀登橫跨數千年的國學聖峰,也足以讓人
    把書法當ㄧ生學問去研究。

    當然....又有個全新文具坑可以跳(XD⋯文具控)

    跟ㄧ般人ㄧ樣,也是從楷隸篆行草依序學習,在楷篆草則下比較多功夫,近年創作則
    以草書作品為主。



    寫書法十多年,除了不斷魔考自己的基礎之外,也希望
    能在傳統書法中加入新的元素,保有傳統根本的同時又
    具有現代感的書藝風貌,很不容易,也是我一直在努力
    的課題。


   多年參加國際交流展覽,見識到東西方不同國家的書法
   文化,豐富的創作內容很多值得學習,書界前輩們數十
   年的筆耕推動,感動我的不只是作品,還有那份永不懈
   怠的熱情跟使命感,使得台灣書法在華文界和國際書藝
   世界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透過部落格的認識愛寫字的朋友,單純的瞎聊習書心得
   ,如有不足之處,歡迎不吝指正。
   也期待更多愛寫字的朋友ㄧ起加入這迷人的書藝世界。
   直到現在,我依然覺得,能拿毛筆寫字是ㄧ件很酷的事!

   國際書法聯盟
   國際蘭亭筆會理事
   國際婦女書法聯盟

   默墨 書於吉稼堂




Continue reading
Share:
Views:
書房

寫字

By Unknown 1 Comments
寫字,寫的是種味道
雖然現在都用電腦打字,其實愛寫字的人還是不少,透過「文青」「文創」社群的
發展,「寫字」對我們來說,更是多了一分沉澱和療癒的意義。

從小到大總是被要求寫字要工整,這對我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對於“工整”這件事⋯
真的好嗎?應該是為了老師們的眼力跟除錯方便吧。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字不漂亮?也可能是因爲在“工整”的要求之下所產生的壓力。

“工整”真能代表書寫的審美標準嗎?也許不工整的字,反而更能凸顯風格。
在傳世千百年的書家作品中,除了政令碑刻及以比較正式的文書、抄經以外,工整
書寫並非是「美」的唯一標準。
「蘇東坡新歲展慶帖卷」

這是在西元1080年蘇東坡在新居落成時,想邀朋友來家裡的親筆信。
信裡還可愛的補上漏字,雖然看似寫得輕鬆,心情很不錯,但字跡運筆卻很細膩,如果有
朋友這樣寫信給我應該會很感動吧~

「神筆王鐸 擬山園真跡」


「寫字」是種味道
不論學習硬筆或毛筆當然也是先要求工整。在古代講究的則是比「工整」還要更高的意境
,從文章的內容,點劃的架構墨色質感,行氣及整篇的黑白佈局等等⋯真要像書家ㄧ樣,
自然寫出大小錯落,對於已經習慣工整的人來說就變得非常困難。
身為王鐸大師的斯粉,即使歷史對他人品有不好的評論,但是在書法藝術的貢獻確是沒人
能否定的,運筆的行勢擺盪,收放自如,漲墨的表現自然,很有味道非常耐看,其畢生在
書法的學習態度也ㄧ直是許多當代書家努力追隨的標竿。

左:石濤七言詩軸 右:鄭板橋隸書

兩篇風格相近卻又有不同的味道,我覺得很“古錐”前者自然不拘
小節,有著自在從容的古意。
鄭板橋將行隸篆筆法內化融合運用,則讓原本四平八穩的隸書多
了更生動的表現。

如果老覺得字寫不漂亮⋯其實只要調整對自己的偏見,放膽慢慢
寫,寫字定會有很大的進展與收獲。能把字寫工整固然很好,在
清晰正確的筆法下,不用像打字ㄧ樣弄得ㄧ樣大,看得清楚,自
然流暢就好。多寫多看多練習ㄧ定能寫出屬於你自己的好味道。






Continue reading
Share:
Views:
較新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 Atom )

翻譯

網誌存檔

  • ▼  2017 (11)
    • ►  5月 (4)
    • ►  4月 (1)
    • ▼  2月 (6)
      • 我讀著世上最古老的書
      • 無常
      • 君子
      • 哲學家的愛-東坡的永恆
      • 自述
      • 寫字

Labels

  • 作品側寫
  • 我的老師們
  • 汲古與創新
  • 書房
  • 關於我

FOLLOW ME ON FACEBOOK

Popular Posts

  • 趙之謙篆書「鐃歌」
      近期拙臨趙之謙「鐃歌冊」   很久沒乖乖規矩的寫帖,這帖給了我很多筆意上的啟發。 釋文 上之回所中溢夏將至行將北以承曰泉宮寒暑德遊石關望諸國月支臣匈奴服令 從百官疾驅馳千秋萬歲樂無極 上陵何美美下津風以寒問客何從來言從水中央 桂樹爲君船青絲爲君笮木蘭爲君棹黃金錯其間滄海之雀...
  • 寫字
    寫字,寫的是種味道 雖然現在都用電腦打字,其實愛寫字的人還是不少,透過「文青」「文創」社群的 發展,「寫字」對我們來說,更是多了一分沉澱和療癒的意義。 從小到大總是被要求寫字要工整,這對我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對於“工整”這件事⋯ 真的好嗎?應該是為了老師們的眼力跟除錯方...
  • 金庸詩書94狂
    天下風雲出我輩   ㄧ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笑談中   不勝人生ㄧ場醉   提劍跨騎回鬼雨   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事如潮人如水   只嘆江湖幾人回 - 金庸詩 這作品蘊釀很久,不斷思索腦海中的畫面 ,空氣濔漫的腥風血雨在瞬間凝結,欲平 天下捨我其誰的豪情.......
  • 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 山非山 水非水   當眼界開闊了 自己就更顯渺小了 ⋯   當我以自我為中心時,會發覺...那樣並不會 讓自己顯得強大。   創作第一件事就是「自覺」,風格不是重點、怎樣讓作品與   我 互為 表裡,?就只有對自己「誠實」才能表裡如一。   如果說創作...
  • 自述
        初心     總覺得能夠拿毛筆揮大字,應該會是件很酷的事。跟過去在職場講求團隊合作     很不同,書法創作是「搞定自己就搞定ㄧ切」,很新鮮、很專業很有挑戰性。           培養興趣如果是為了殺時間,熱度就不容易維持,在生活與志趣能維持平衡,     沒有時空限制...

VIDEO

友站連結

TAGS

  • 作品側寫 (4)
  • 我的老師們 (1)
  • 汲古與創新 (1)
  • 書房 (4)
  • 關於我 (1)

Join The Team

關於我自己

Unknown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Popular Posts

  • 趙之謙篆書「鐃歌」
  • 寫字
  • 金庸詩書94狂
  • 明心見性
  • 自述
  • 我讀著世上最古老的書
  • 無常
  • 書法創新-由傳統延伸的當代表情
  • 君子
  • 文房生活

Labels

  • 作品側寫
  • 我的老師們
  • 汲古與創新
  • 書房
  • 關於我
© 2016 文字遇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提供:BLOGGER | 網頁維護:WFU BLOG